中國內地校園民謠的發展與分析
梁景永
緒論
“校園民謠”作為中國流行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於1994年開始在大陸逐漸興盛起來,以其樸素真摯、簡單幹淨的詞曲風格與純真情感影響了許多中國人,它的產生與興盛是與中國內地特定時期的校園文化的興盛和中國唱片業的崛起密不可分的,造就了中國內地流行音樂的一個高潮,為人們留下了一批用於懷念校園生活、懷念青春的優秀作品,並成為傳唱經典。
校園音樂作為青春時代的代名詞,代表著太多人的美好記憶,純情的青春,不滅的理想,為信念堅守,其影響力依然延續至今。今天我們通過對校園民謠這段曆史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梳理中國民謠音樂的脈絡,從中看到校園音樂這種音樂形式對當代中國流行音樂的影響。
一、中國內地校園民謠的開創時代
1994年4月,由大地唱片公司推出的名叫《校園民謠Ⅰ》(1983-1993)的盒帶(如上圖),一時間火起來。盒帶中的由高曉鬆詞曲、老狼演唱的《同桌的你》一經推出便廣為傳唱,風靡大江南北,也成為校園民謠的代表作,並囊括了當年幾乎所有的流行音樂獎項中的最佳金曲、最佳作詞、最佳作曲獎。
許多人認為中國內地的校園民謠是根植於台灣校園歌曲,就像台灣流行樂根植於日本流行音樂一樣,但我並不完全同意此種觀點。我認為中國內地的校園民謠的發展是與以下三個方麵密切相關的:
1、興起於特定的時代風潮之中,跟校園文化有關
在校園民謠之前的數年,內地流行音樂是搖滾樂。改革開放後,中國的年輕人被歐美音樂所影響。崔健引領了內地流行音樂的第一個發展高潮。校園民謠音樂之前,搖滾樂一直是中國內地的一個高潮。
我認為中國內地的校園民謠的發展是真正根植在大學校園文化上的音樂。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大學生除了和上一代的大學生一樣是學習上的精英之外,他們又具有更開放的思想和獨立思考的個性,這是由於他們所處的中國內地社會環境而決定的,由於改革開放而產生的種種社會變化,而直接影響人們的思想變化。這些大學校園裏的精英由於既深受國外及大陸音樂的影響,又有著獨立思考的個性,作為音樂愛好者,他們就會從校園生活中獲得創作靈感,或許是愛情、或許是友情、或許是對未來的思考等等,總之作品所寫的內容都是詞曲創作者親身經曆的事情,校園歌手演唱的都是自己親身經曆的。黃小茂說:“校園民謠產生於校園或者是在校園氛圍當中流行的一種音樂的形態,我們可以把它定位為校園民謠。”這和由職業作曲家、職業歌手創作出來的校園歌曲完全是不一樣的,這正是《校園民謠1》一出,能夠立即引起一個潮流的原因,因為青年人需要這樣的歌曲,引起了一代青年人的共鳴。
2、校園民謠與大陸的唱片業發展有關
人們在關注校園民謠的火爆的時候,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校園民謠的作品、歌手上麵,卻忘了其背後是依托大陸唱片業的發展而發展的。1994年4月,風靡全國《校園民謠Ⅰ》的盒帶,就是由一家叫做大地唱片公司推出的,一經推出後,開創了“校園民謠”時代的到來。
大地唱片當時中國第一家比較正規運作的,比較接近現在的唱片公司正規運作的公司,他確實是打了頭炮,成為了領頭羊。校園民謠的火爆正是趕上了中國內地唱片業蓬勃發展期,從那時起,中國內地的唱片開始規範化運作,一批新的企業陸續產生。
1995,離開大地唱片公司的黃小茂創建了風行音樂工作室。一炮而紅的老狼、高曉鬆又與黃小茂合作,製作發表了老狼的首張個人專輯《戀戀風塵》,同樣也大受歡迎。專輯發行20天便創下了23萬的銷售記錄,共發行40萬張,成為當年中國國內歌手發行量最高的專輯。由高曉鬆作詞作曲的主打歌《戀戀風塵》獲得第五屆金曲獎最佳錄音獎、最佳演奏專輯獎和最佳演奏專輯製作人獎 。
“這些創作人厚積薄發,他們的作品兼顧音樂性和商業性,再加上當時內地的音樂排行榜剛剛興起,它們也非常支持原創音樂。”樂評人科爾沁夫稱,校園民謠的火爆是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等多方麵的因素。
3、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社會變得複雜,人們懷念單純的校園生活
隨著中國內地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以經濟建設為主的方針,使得人們的價值觀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一切以經濟利益為主,一切向錢看,甚至為了經濟利益不惜手段,而市場經濟在這時對人們精神生活的負麵作用也慢慢浮現了:浮躁,急功近利,壓力增大……人們開始人們懷念單純的校園生活,其實是懷念一種以前那種輕鬆、自然的生活狀態。
用憤怒控訴現實的搖滾樂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內心深處的需求,校園民謠那種風輕雲淡的歌聲使得各種各樣的人都從裏邊找到了安慰,想起初戀的愛人,想起睡在上鋪的兄弟。於是一抹清澈憂傷的校園民謠小花迅速開遍大江南北。1994-1995年是民謠年,《同桌的你》《戀戀風塵》等唱片的推出,使校園民謠迎來了它的全盛時代。
二、中國內地校園民謠的興盛與發展
下麵我們從校園民謠的代表人物(包括歌手、創作者、發行者)來看中國內地校園民謠的興盛與發展。
<一>、鼎盛時期的歌手——老狼:“校園民謠”的標簽式歌手
老狼作為中國內地校園民謠的鼎盛時期的歌手,自然成為了“校園民謠”的標簽式歌手,他那平和委婉而又低沉質感的嗓音,和清純內涵的校園民謠完美的匹配,帶給我們一種心靈的慰藉,精神上的安寧。
盡管老狼認為“校園民謠”對於他本身來說,更多時候隻是一個標簽,但他無疑已經永遠地和這個標簽聯係在一起了。
1990年他就和高曉鬆等人組建“青銅器”樂隊,並擔任主唱,這是中國第一支大學生搖滾樂隊。1994年參與大地唱片公司唱片《校園民謠1》的錄製,演唱《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鋪的兄弟》及《流浪歌手的情人》三首主打歌。
老狼之所以能夠成為“校園民謠”的標簽式歌手,我認為主要是三方麵造就了他:
1.大學生活給了他深刻的生活體驗,使得他演唱的校園民謠歌曲更易與聽眾產生共鳴。校園民謠的歌曲寫的就是老狼身邊的友情、愛情、青年人的思考,自己深有體會,容易產生共鳴,使老狼的演唱融入更多的情感,更易於打動聽眾。
2.他那平和委婉而又低沉質感的嗓音,和清純內涵的校園民謠完美的匹配,更易表達校園民謠歌曲的內涵。《校園民謠Ⅰ》的音樂製作人黃小茂在1994年接受網易娛樂采訪時就曾說過:“校園民謠”不光是一個表麵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它的內涵,因為校園民謠跟其他民謠不太一樣,它的內涵基本上是那種涉世不深的年輕人,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總之是涉世不深,對理想,對夢想留有一份純真的感覺,充分體現了年輕人的心態。”其實歌曲內涵比形式更重要一點,這也是作品能否成為經典的決定因素,當然好的作品是需要形式和內涵完美的統一的,老狼的演唱對校園民謠來就是錦上添花,唱出來青春的純淨、淡淡的憂傷,以及對理想依然有夢想那種感覺。
老狼的聲音淡淡的低沉的卻不失穿透力,他的歌曲富有質感,像一瓶醇酒在時間的儲藏室裏越久越有味道。老狼的歌都樸實真率,歌曲靈感來源於校園,也非常容易在青年人的心裏產生共鳴,所以自然有了一大批學生歌迷,老狼的各種音樂也在校園有很高的傳唱度,成為人們心中的校園名謠。
3.簡單質樸的校園民謠更易於傳唱。校園民謠歌曲的音域一般不是太寬,旋律也不複雜,歌詞更是平易近人,容易引起年輕人的共鳴。此外老狼的音樂中總少不了吉他的元素,而吉他正是青年人的最愛,一把吉他即可邊彈邊唱,所以校園民謠可以快速的傳唱大江南北。
自《校園民謠1》發行起,大陸的校園民謠開始建立了自己的品牌與影響力。在那幾年,老狼成為家喻戶曉的校園民謠的代表人物。1995年,由於高曉鬆和老狼兩人在音樂上的分歧導致其關係直線下滑,老狼特別想轉型玩搖滾,高曉鬆還是堅定於校園民謠,兩人吵得不可開交並發生了決裂,所以老狼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總之,校園民謠是那個年代的象征,現在校園民謠為什麽漸漸淡出舞台?因為沒市場的音樂誰會做呢?或許有校園民謠,他們依然在大學校園的各個角落在自彈自唱罷了。
<二>、低調的製作人——黃小茂:“校園民謠”締造者
我們應該感謝黃小茂,因為多數人都把目光和掌聲給了校園民謠的演唱者和詞曲作者,像黃小茂這樣低調的製作人並不為大眾所熟悉。1993年,黃小茂正好30歲,當時在大地唱片公司任企劃部主任,大地唱片當時中國第一家比較正規運作的,連續推出了3張名為《校園民謠》的合輯,捧紅了《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鋪的兄弟》,並和老狼、高曉鬆一起在內地掀起了“民謠風”。1995年,他成立了風行音樂工作室,推出了老狼的首張個人專輯《戀戀風塵》。
黃小茂說:“我總覺得該拿些東西來紀念青春的。校園民謠之所以能夠成為大地唱片一個標誌性的產品。因為他們應該是相輔相成的,沒有大地唱片就沒有校園民謠,我相信沒有校園民謠,可能大地唱片不會到現在還是有這樣的名氣。”
黃小茂之所以能夠把校園民謠音樂推廣成功,與他專業的音樂才能和敏銳準確的商業嗅覺分不開。黃小茂不但是資深的音樂製作人,而且在音樂圈中音樂才能的資曆極深,自上世紀80年代起,他作為詞作者,還為崔健、黑豹樂隊創作了多首歌曲,還擔綱製作了崔健的《浪子歸》、艾敬的《我的1997》、滿文軍《懂你》等專輯。
在2004年網易做了一期校園民謠十周年回顧節目,當主持人問他當時在做校園民謠的時候,有沒有覺得它之後會有那麽大的影響力時,黃小茂表示當時就預感到了。事實上,在校園民謠(1)專輯之前黃小茂的企劃做了深入而專業的分析,對這些東西都做了很充分細致的調查了解,當時做了這樣這張唱片,他自己很有把握的。他知道它會引起大家普遍的關注。事實也是如此,3張名為《校園民謠》的合輯陸續推出後,捧紅了《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鋪的兄弟》,並成為中國流行音樂中的一個高潮,並和老狼、高曉鬆一起在內地掀起了“校園民謠”風潮。
關於如何看待校園民謠未來的發展,黃小茂認為因為音樂的形態一定符合社會發展,社會現存狀況,這個東西不能脫離社會,隻要有這種需要,校園民謠就會有他的未來。
<三>、高曉鬆:“校園民謠”主力創作者
高曉鬆是以創作者的身份介入校園民謠的風潮中。後來成為音樂人、製作人、導演、脫口秀節目主持人。1994年黃小茂通過沈慶找到了高曉鬆,經高曉鬆同意後由大地唱片公司出版《校園民謠I》合輯,高曉鬆也因此正式進入音樂圈。
1995年在老狼的第二張專輯《戀戀風塵》中,由高曉鬆作詞作曲的主打歌《戀戀風塵》獲得第五屆金曲獎最佳錄音獎、最佳演奏專輯獎和最佳演奏專輯製作人獎 。
高曉鬆作為大學精英,他的創作靈感全部來自校園的點滴生活的感悟,所以他創作的歌曲也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麵:
1、以表現同學之間的友誼為題材,比如《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鋪的兄弟》,正是由於作者對這種日常生活中同學純真的友誼有著深刻的體會,所以才寫出讓人如此共鳴的作品,成為了大家懷舊的經典歌曲。
2、表現青春萌動的愛情,比如《模範情書》、《流浪歌手的情人》,愛情永遠是藝術創作的主題,尤其是青年學子那種懵懂的愛情,更讓人終身難忘。
3、對現實生活的體會,比如《上班族》、《一個北京人在北京》,生活的體驗給畢業不久的學子更深刻的人生感悟,成為創作的靈感來源之一。
1996年推出首張合輯《高曉鬆作品集青春無悔》,在青年學生及知識分子中引起巨大反響,被許多媒體評為中國原創音樂典範之作。
高曉鬆是很幸運的人,他趕上了一個商業時代,商業的先入為主和推波助瀾,使校園民謠這種音樂深入人心。高曉鬆的作品裏麵人文氣質,各方麵的東西其實是非常符合校園民謠的特點的。高曉鬆認為校園民謠能火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那個年代的人太堅硬了,特別需要一些軟的東西。
<四>、創作型歌手的時代——樸樹的“後校園民謠”
“樸樹”是他的藝名,原名叫“濮樹”。父母都是北大教授,他的父親是北大教授、博士生導師濮祖蔭,畢業於北京大學地球物理係空間物理專業,是我國“雙星計劃”發起人之一。1966年,樸樹的父母濮祖蔭、劉萍結婚,先後有了兩個兒子。爺爺給起的名字,老大叫“石”,老二叫“樹”。
1994年樸樹放棄首都師範大學學業,開始音樂創作。1996年10月獲得北京音樂台“中國歌曲排行榜”第二季度最受歡迎男歌手獎,其詞曲並演唱的《那些花兒》再獲北京音樂台第三季度“十大金曲”及“最佳作品”兩項大獎;1999年,在高曉鬆的推動下,樸樹的《我去2000年》成功出版,2000年,樸樹還唱著《白樺林》登上了央視春晚。但隨著市場的開放和多元化,這兩張在業內一片讚譽的專輯沒能率領校園民謠收複失地。
樸樹之所以能夠成為“後校園民謠”的代表歌手,我認為:
1.他獨特的個性造就了他的與眾不同。我覺得樸樹的歌就像樸樹的人一樣讓我們感到陰鬱憂傷,其實這種風格與性格相一致的,並且與年幼時的經曆有關,身為北大教授的兒子以差0.5分沒有考中北大附中,讓他覺得低人一等,還讓自己的爸媽很沒麵子,因此得了憂鬱症。並且形成了樸樹獨特的個性。
2.出眾的才華造就了他的作品大受歡迎。樸樹的歌詞特別詩化,樸素的歌裏體現出很強的抒情氣息,很有詩意,這跟他童年時期接觸俄羅斯民歌有關,他的歌曲風格帶著俄羅斯人的憂傷感,比如那首民謠味道很重的《白樺樹》。俄羅斯民歌的重要特點就是運用自然調式,其中,自然小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作為現代流行音樂兩種主要調式之一的自然小調,每個音之間的音程大小,依序為“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即“1、 2 、降3 、4 、5 、降6 、降7”。用自然小調寫出的歌聽上去憂鬱、唯美。樸樹的嗓音又特別脆弱。他的歌就像朗誦詩歌一樣,就會特別打動人。
樸樹以他獨特的個性和才華迷倒了一大片粉絲,盡管多年未出專輯,當他再此出現在公眾的視線中,是《平凡之路》一夜刷爆各大音樂網站的點記錄,他忽然成為了一種情懷。暌違十年,樸樹回來了!
<五>組合型的歌手——水木年華:校園民謠的最後執旗人
2000年,盧庚戌與校友李健成立“水木年華”組合,從此成為中國校園民謠的旗幟之一。2002年5月,李健單飛,隨後繆傑與姚勇加入成為三人組合;2003年9月姚勇離隊,水木年華剩下盧庚戌與繆傑至今。
而在“後校園民謠”時代,唯一能為“校園音樂”傳遞星火的也隻有“水木年華”組合了。《蝴蝶花》 、《一生有你》、《在他鄉》、《完美世界》、《渴望就是力量》,首首均是令人耳熟能詳,隨口拈來哼唱的樂曲。
我認為,“水木年華”之所以能夠成為校園民謠的代表者之一,主要有以下兩點:
1.偏民謠曲風的創作歌曲,奠定了他們的基礎。
“水木年華”的早期作品的創作靈感全部來自於校園生活,所以詞、曲之中充滿了校園氣息。如《中學時代》。可以說在清華念書的那段時光,對他們日後的音樂道路有著決定性的影響。盧庚戌坦言,之所以取名“水木年華”,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紀念大家在水木清華度過的歲月。那首很紅的《一生有你》,就是他追姑娘時候寫的。
配器也是民謠風格,除了吉他、就是鋼琴,個別作品編配中又加入了電聲樂隊,雖然有些搖滾樂的感覺,但整體還是偏民謠風格,這和國內另外一個組合“羽泉”的風格是完全不一樣的,“羽泉”一開始就定位流行搖滾風格,而“水木年華”這完全是民謠風格。
2.雙人和聲組合給聽眾帶來更新的視聽感官。
在“水木年華”之前的校園民謠歌手都是一人在演唱,而“水木年華”組合在演唱上使得作品更加豐富,使得歌曲更有層次。現在盧庚戌負責主唱,繆傑負責和聲,當然對專業素質要求也更高,對隊友之間的默契度也是很高的。 早年在水木年華事業發展正值如日中天時,李健卻突然選擇退出。主要是因為發現自己跟盧庚戌在音樂理念上有差異,加上當時的領獎、宣傳活動很多,不適應也很困惑。李健和盧庚戌都屬於創造性歌手,各自都有著很強的音樂創作思考,因為音樂風格的分歧導致兩人“分手”是必然,但是這個必然原因的背後卻還有一個間接原因,那就是兩人相似的性格。
現在盧庚戌與繆傑兩人組合之所以能夠長期搭檔,就是兩人始終在圍繞著以盧庚戌為主,繆傑為輔的團隊格局。
三、 校園民謠的衰落與新民謠的出現
與之前搖滾樂的發展曆程一般,校園民謠在厚積薄發之後一樣無可奈何的走向了沒落。歸其原因,我認為是現在校園的歌手們再也創作不出來像原來那種內涵風格的校園民謠了。因為時代在變,價值觀在變,在現在以經濟利益為重的市場經濟時代,使得人們更加實際與現實,更注重眼前利益,忽略了精神生活的需求。現在的學生每天都在想著就業賺錢,被現實生活壓得已經沒有了閑情雅致,怎麽可能出像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大學生那樣清純內涵的音樂呢?校園民謠逐漸沒落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就像盧庚戌接受采訪時說:我不唱校園民謠了,因為我要吃飯。水木年華組合之一盧庚戌說:“校園裏有很多人在做音樂,但是沒有很多人在做校園民謠,時代已經不太需要校園民謠了。”
2000年後,網絡音樂日益興盛,校園民謠的商業價值越來越弱、粗製濫造的跟風之作充斥市場,眾多校園民謠歌手紛紛轉型,甚至手放棄了繼續歌唱,那些青春的聲音終於沉寂在主流的市場。隨著校園民謠的衰落,現在隨之而來的新民謠歌手則越來越火,雖然現在的新民謠歌手未成為市場中流行音樂的主流,但新民謠歌手的作品的傳唱度卻越來越高。
我們比較兩者可以發現:
1.校園民謠歌曲創作的靈感來自校園,新民謠歌手的作品來自歌手自身對社會的感悟與思考。所以當今社會,新民謠歌手的作品的內容更與時俱進,引起共鳴。
2.校園民謠創作者的年齡與身份是青年人與學生,而新民謠歌手則是一群來自社會底層,許多都是在酒吧駐唱的獨立音樂人,是一群有著深刻的社會生活體驗與人生閱曆的民間音樂人。所以不同的生活經曆造就了不同的創作靈感,這也造成作品的不同基調。顯然後者的歌曲更能夠在當下的社會中引起共鳴。
3.當然校園民謠和新民謠之間也有共同點,比如它們的歌手都是創作型的,而且都不是專業的歌手。這些歌手都用吉他彈唱,所以造成它們的歌曲非常適合自彈自唱,易於傳播。
結 論
1994年4月,大地唱片公司發行的名叫《校園民謠Ⅰ》(1983-1993)的盒帶將中國內地校園民謠推向了巔峰。唱片中由高曉鬆與老狼(王陽)合作的《同桌的你》,更成為中國內地校園民謠的代表作品。校園民謠作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作為記錄著年輕人夢想與激情的音樂篇章,尤其是年輕人留下了青春的證明與印跡。中國內地的校園民謠,以真誠與純潔為標誌,作為青春時代的關鍵詞,有著太多人的美好記憶,其影響依然延續至今。
校園民謠的創作者多數是年輕的大學生或者剛走出校園的小年輕,題材單調,幾乎都是哀歎著青春的脆弱與易逝,風花雪月之外,再無任何涉獵。同一風格的音樂在經過大批量生產之後必然會造成人們的審美疲倦。在校園民謠風靡大街小巷的同時,必然會有許多跟風作品。這些跟風作品質量不高,拉低了整個校園民謠的水平。而市場經濟在這時對人們精神生活的負麵作用也慢慢浮現了:浮躁,沉不住氣,急功近利……這樣的社會狀態中的人們是無法沉下心來認真聆聽校園民謠的,校園民謠逐漸沒落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校園民謠作為中國內地流行音樂中一顆耀眼的明珠,為國人留下了極具內涵風格的作品,將長期滋潤我們的心靈。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本文由微乎其微網发布,不代表微乎其微網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0toz6.44r0n.com/L95t5w/0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