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刃有餘的意思(道德經:福澤深厚的人,常讀這四句話)
遊刃有餘的意思(道德經:福澤深厚的人,常讀這四句話) 时间:2025-07-04 17:28:28
老子曾言:“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這世間的好事與壞事,往往是相互依存、彼此轉化的,並沒有固定不變的標準存在。
有的人看不透這一點,隻是執著於自己認定的標準,最後常常誤人誤己;而有的人卻因看透了這一點,變得十分通透,一生福澤深厚。
其實,做到下麵這四點,你也可以成為福澤深厚之人:
方而不割,內方外圓
古人說:“智欲圓而行欲方”,意思是說人的智慧要圓融無礙,要內方外圓。
人活一世,不僅要能堅守原則、俯仰無愧,而且要有高度的靈活性,這樣才能做到一生平安無憂。
三國時期,在曹魏陣營中有兩個著名謀士,一個叫楊修,一個叫荀攸。
這楊修自恃才高,處處點破曹操的心事,經常搞得曹操下不了台,最後曹操以禍亂軍心的罪名把他殺了。
而荀攸則不然,他是一個內方外圓的真正智者。
他在朝堂20餘年,在極其殘酷的政治軍事鬥爭中,總能穩如泰山,立於不敗之地。
就連曹操都不禁對他稱讚道:“公達(荀攸,字公達)外愚內智,外怯內勇,外弱內強,不伐善,無施勞,智可及,愚不可及,雖顏子、寧武不能過也。”
可見荀攸平時不露半點鋒芒,把自己的才能、功勞盡量掩藏起來,總是表現得很謙卑、低調。
但盡管如此,他仍然在內心中堅持著自己的原則,在他的一生中,幾乎沒有任何道德品質上的瑕疵。
荀攸內方外圓的處世方略,使他在與曹操相處的20多年中關係融洽。
人生其實就是一場“方”與“圓”的運動,該方時則方,該圓時則圓。
隻有堅持內方外圓之道,才能無往而不勝。
廉而不劌,寬以待人
儒家經常講到“忠恕之道”,歸根結底來說,所謂的“忠恕之道”便是8個字:嚴於律己,寬厚待人。
對自己要嚴格要求,對他人要寬厚以待。隻有將兩者做到相得益彰,才能夠成為真正的君子。
曾國藩曾說:“以聖賢律己,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意思就是告訴人們要以聖賢之道要求自己,隻有打磨好了自己,才有資格去要求別人。
曾國藩在帶領湘軍作戰之時,不少將士都會乘機大肆搶掠,中飽私囊。
對此,曾國藩說:“趨利避害,這是人之常情,我沒辦法禁止所有人不搶奪,但我能夠做到自己分文不取,以此來做表率。”
不僅如此,曾國藩在平日閑居時,更是嚴於自律,謙虛謹慎,無論在何人麵前,他都沒有封疆大吏的那份驕氣。
眾所周知,清末的另一名臣左宗棠就是曾國藩提拔上來的,但左宗棠這個人非常驕傲,即使在曾國藩麵前也是咄咄逼人、絲毫不退讓。
對於左宗棠的驕人氣焰,曾國藩往往一笑置之、寬容以待,最後使得左宗棠衷心敬服。
在生活中,我們總是寬容自己、嚴求別人,這實在是本末倒置的行為。
我們應該先原諒他人的失誤,再自省其身,更加嚴謹地約束自己。
在嚴於律己的基礎之上,又加上寬以待人,那麽,人生便又可以達到一個更高的境界。
直而不肆,坦率有度
做人可以直率,但卻不能放肆。
這直率與放肆之間,就在於一個“度”。
所以,我們要學會克製自己、把握分寸。如果沒有了分寸,那麽我們說話就會不過腦子,最終傷人傷己。
《水滸傳》中的黑旋風李逵便是一個坦率無度的典型。
在梁山眾好漢攻陷大名府、救出了盧俊義之後,宋江要將第一把交椅讓給盧俊義,其實這不過是宋江的一番表演罷了。
初來乍到的盧俊義就算再有本事,又怎麽敢接這個位置呢,畢竟宋江的威望那是無人不服的。
就在此時,魯莽放肆的李逵出來說道:“若是哥哥做了皇帝,盧員外做了宰相,我們今日都住在金鑾殿裏,還值得大家一讓,如今不過是在水泊裏做個強盜,有什麽可謙讓的?”
李逵的話雖然在理,卻顯得十分放肆,有些讓宋江下不來台了。
宋江當時正在煞有其事的作秀呢,被你李逵這麽一說,倒顯得宋江自己多此一舉了,這怎能不讓他生氣,所以宋江最後是氣得“默然無語”。
實際上,在上司麵前,說話過於直率,是很忌諱的,因為這不僅是打臉的事情,更是破壞領導威信的問題。
其實,不僅是在領導麵前,就算是在親人、朋友麵前,過於直率的放肆也會在對方的心裏留下疙瘩,最後導致你們的感情出現裂痕。
總之,一個人坦率是對的,但是超過限度的放肆卻是不可取的,隻有保持坦率、避免放肆,我們才能更好地立身於世。
光而不耀,收斂鋒芒
沒有人不喜歡榮光加身,但對於榮光,我們要謹慎一些。
有的人有了一點榮光,就自高自大、四處宣揚,最後身敗名裂、淪為世人的笑柄。
而還有的人,懂得收斂鋒芒,最後榮耀一生。
有這樣一個佛門故事:
說一個滿腹經綸的學者,去拜訪一位禪師,向他請教禪學的奧義。
起初,學者非常認真、恭敬地聽講,後來學者發現大師講的道理也不過如此,於是他開始變得急躁不安,甚至輕蔑的插話:“哦,這個我早就知道了。”
大師聽到學者的話,絲毫沒有生氣,他隻是拿起茶杯倒水,即使水杯滿了,他仍未察覺。
學者見狀,連忙提醒道:“別倒了,杯子已滿,根本裝不下了!”
隻見大師放下茶壺,淡淡說道:“是啊,滿了就裝不下了,那你為何不拿起茶杯默默喝上一口呢,這樣不就可以接著往裏倒水了嗎?”
學者一聽,恍然大悟。
自滿,便無法進步,內斂,方可更上一層樓。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
每當我們自以為不可一世的時候,不妨想想這句話,連聖人尚且如此謙虛低調,又何況是我們普通人呢?
所謂“滿招損,謙受益”,你的人生舞台有多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的不炫耀、不自滿。
方而不割,則遊刃有餘;
廉而不劌,則助人助己;
直而不肆,則恰到好處;
光而不耀,則前途寬廣。
讀懂了這四句話,你一定能成為福澤深厚之人!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